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网络威胁、个人信息盗用等问题,公安机关必须扛牢主体责任,依法严厉打击相关犯罪活动,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坚持严打震慑,强化治理效果。公安机关要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净网”“护苗”专项行动,将“免费游戏皮肤”“明星粉丝群抽奖”“冒充公检法办案转账”等高发网络诈骗,以及利用人工智能生成不实信息误导未成年人等新型犯罪纳入专项打击内容。同时,要注重类案治理,通过研究个案特征,总结犯罪规律,提炼战法模型,形成针对性标准化打击方案。例如,针对“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类案件,通过“虚假身份识别、话术特征提取、资金账户关联、社交平台联动封堵”的打击模型,实现“破一案、带一串、治一片”的效果。提升打击效率和整体效能,形成强大震慑。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打生态、打全链”理念,不仅打击直接面向未成年人的终端犯罪,更要向上追溯、向下延伸,重点打击为犯罪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支撑和资金流转便利的黑灰产业链,实现对黑灰产“人员链、技术链、资金链”的全链条、一体化打击。通过深挖幕后、追踪源头、摧毁网络,彻底铲除犯罪土壤,从根本上压缩犯罪空间,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坚持科技赋能,强化办案支撑。公安机关要建立“技术+机制”双轮驱动预警模式,力争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一方面,强化监测,完善针对青少年受害特征的敏感词库和预警模型,对社交软件、游戏平台、直播间等青少年活跃的网络空间进行“7×24”小时巡查,自动识别、筛选有害信息。另一方面,强化异常行为分析,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刻画潜在犯罪嫌疑人行为画像,对异常交往、转账等行为自动预警,推送一线民警核查,将犯罪遏制在萌芽状态。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打击处置能力,建立快速高效的落地查证机制,明确线索核查责任,运用专业侦查手段迅速查明犯罪事实,确保线索精准转化为战果,形成“发现、研判、打击”闭环。
坚持协同共治,强化部门联动。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公安机关要加强外部联动,与检法机关沟通协调,提升案件办理质量;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和心理干预;协同银行、通信管理等部门治理非法支付平台、黑卡和虚拟号源,系统构建综合治理格局。
守护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清朗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公安机关必须冲锋在前,联合各方力量,共同筑牢守护青春成长的防线。
(作者:益阳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局长肖文奇)